1.关闭并删除默认站点* M" Q2 ^0 l1 }, D) B2 k& c
默认FTP站点 默认Web站点管理Web站点
, G6 \" e! P, k+ E& U7 z- R, x9 j3 r! `2 R2 O* y
2.建立自己的站点,与系统不在一个分区
: U6 q/ |' r4 K( L9 j. |4 t如:D:\wwwroot3.建立 E:\Logfiles 目录,以后建立站点时的日志文件均位于此目录,确保此目录上的访问控制权限是: Administrators(完全控制)System(完全控制). h7 b3 q( o& @" Z# l1 w1 A
q! s4 W; [8 }! h, o: n3 G9 T4 \9 e, `3.删除IIS的部分目录
; M; m6 E; @$ Y) `/ HIISHelp C:\winnt\help\iishelp IISAdmin C:\system32\inetsrv\iisadmin MSADC C:\Program Files\Common Files\System\msadc\ 删除 C:\\inetpub ! ]% ]3 X7 n! y% f+ j3 P
8 q& o- ?* V: I4.删除不必要的IIS映射和扩展
% V0 m" y/ Y" h' ^5 t& |# S5 FIIS 被预先配置为支持常用的文件名扩展如 .asp 和 .shtm 文件。IIS 接收到这些类型 的文件请求时,该调用由 DLL 处理。如果您不使用其中的某些扩展或功能,则应删除该映射,步骤如下: 打开 Internet 服务管理器: 选择计算机名,点鼠标右键,选择属性:然后选择编辑然后选择主目录, 点击配置 选择扩展名 \".htw\", \".htr\",\".idc\",\".ida\",\".idq\"和,点击删除如果不使用server side include,则删除\".shtm\" \".stm\" 和 \".shtml\"
# a5 K& V( j6 Z8 M; l f
5 j' G% ]* k; N7 z5.禁用父路径 (有可能导致某些使用相对路径的子页面不能打开)
- _# s" J9 |& F0 b- K“父路径”选项允许您在对诸如 MapPath 函数调用中使用“..”。在默认情况下,该选项 处于启用状态,应该禁用它。禁用该选项的步骤如下:右键单击该 Web 站点的根,然后从上下文菜单中选择“属性”。 单击“主目录”选项卡。单击“配置”。单击“应用程序选项”选项卡。取消选择“启用父路径”复选框。6 a! v# V; V$ S; R7 g) E9 J5 _
" Z+ b! O0 c# B X
6.在虚拟目录上设置访问控制权限
# m8 m& F. |% a在iis里把所有的目录,不包括asp等文件的目录 ,比如img,image,pic,upload等等这些目录,里面一般是没有asp文件的目录的执行许可设置为无,这样就算你用的程序被发现了新的漏洞,传了马上来了,它也执行不了,不过要看仔细了,有些目录里也是有asp,asa文件的!1 q8 X7 s- Q" E) r4 D+ P0 r
+ `: }# Q8 x) Q1 z5 a0 ^ R
主页使用的文件按照文件类型应使用不同的访问控制列表:CGI (.exe, .dll, .cmd, .pl) Everyone (X) Administrators(完全控制)System(完全控制)脚本文件 (.asp) Everyone (X) Administrators(完全控制)System(完全控制)include文件 (.inc, .shtm, .shtml) Everyone (X) Administrators(完全控制)System(完全控制)静态内容 (.txt, .gif, .jpg, .html) Everyone (R) Administrators(完全控制)System(完全控制)在创建Web站点时,没有必要在每个文件上设置访问控制权限,应该为每个文件类型创建一个新目录,然后在每个目录上设置访问控制权限、允许访问控制权限传给各个文件。 例如,目录结构可为以下形式:D:\wwwroot\myserver\static (.html) D:\wwwroot\myserver\include (.inc) D:\wwwroot\myserver \script (.asp) D:\wwwroot\myserver \executable (.dll) D:\wwwroot\myserver \images (.gif, .jpeg)
. \( o( ~; s$ e; p7 O* [9 w5 O- L v
7.启用日志记录 C( v1 \% i& B K; o
1)日志的审核配置确定服务器是否被攻击时,日志记录是极其重要的。应使用 W3C 扩展日志记录格式,步骤如下: 打开 Internet 服务管理器: 右键单击站点,然后从上下文菜单中选择“属性”。单击“Web 站点”选项卡。 选中“启用日志记录”复选框。从“活动日志格式”下拉列表中选择“W3C 扩展日志文件格式”。单击“属性”。单击“扩展属性”选项卡,然后设置以下属性:* 客户 IP 地址 * 用户名* 方法* URI 资源* HTTP 状态* Win32 状态* 用户代理* 服务器 IP 地址 * 服务器端口2)日志的安全管理1、启用操作系统组策略中的审核功能,对关键事件进行审核记录;2、启用IIS、FTP服务器等服务本身的日志功能;并对所有日志存放的默认位置进行更改同时作好文件夹权限设置!3、安装Portreport对所有网络访问操作进行监视(可选,可能增大服务器负荷);4、安装自动备份工具,定时对上述日志进行异地备份,起码是在其他分区的隐蔽位置进行备份,并对备份目录设置好权限(仅管理员可访问)。5、准备一款日志分析工具,以便随时可用。6、要特别关注任何服务的重启、访问敏感的扩展存储过程等事件。
+ }9 Y7 }4 @/ S3 X7 C% p! V/ o
) y& O+ {; [8 K7 N1 w | O( ]8.备份IIS配置
3 ~, f# ^" E; J3 }. d可使用IIS的备份功能,将设定好的IIS配置全部备份下来,这样就可以随时恢复# z! _& l A* N" Z3 p
! q7 @4 U8 m8 ^( Q9.修改IIS标志( v$ x. q& S1 q& Q, B! R+ {
1)使用工具程序修改IIS标志修改IIS标志Banner的方法:下载一个修改IIS Banner显示信息的软件——IIS/PWS Banner Edit。利用它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修改IIS的Banner。但要注意在修改之前我们首先要将IIS停止(最好是在服务中将World Wide Web Publishing停止),并要将DLLcache下的文件全部清除。否则你会发现即使修改了一点改变也没有。IIS/PWS Banner Edit其实是个傻瓜级的软件,我们只要直接在New Banner中输入想要的Banner信息,再点击Save to file就修改成功了。用IIS/PWS Banner Edit简单地修改,对菜鸟黑客来说他可能已被假的信息迷惑了,可是对一些高手来说这并没有给他们造成什么麻烦。为此我们必须亲自修改IIS的Banner信息,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。高版本Windows的文件路径为 C:\WINDOWS\system32\inetsrv\w3svc.dll,可以直接用Ultraedit打开W3SVC.DLL,然后以“Server:”为关键字查找。利用编辑器将原来的内容替换成我们想要的信息,比如改成Apache的显示信息,这样入侵者就无法判断我们的主机类型,也就无从选择溢出工具了。2)修改IIS的默认出错提示信息等。
; {8 P& O+ ]. C8 ?3 {& g. U
3 Z' U3 ^2 l8 `& g10.重定义错误信息! o! W# c7 Y$ f9 l# r6 t& o
很多文章讲了怎样防止数据库不被下载都不错的,只要记住一点 .不要改成asp就可以了,不然给你放一个一句话木马让你死的很难看,再着在IIS中将HTTP404.500等 Object Not Found出错页面通过URL重定向到一个定制HTM文件,这样大多数的暴库得到的都是你设置好的文件,自然就掩饰了数据库的地址还能防止一些菜鸟sql注射。
+ y1 b! y# H+ ~2 l @& T. R: E; C& U- ~7 e' l6 W+ X
对于服务器管理员,既然你不可能挨个检查每个网站是否存在SQL注入漏洞,那么就来个一个绝招。这个绝招能有效防止SQL注入入侵而且"省心又省力,效果真好!"SQL注入入侵是根据IIS给出的ASP错误提示信息来入侵的,如果你把IIS设置成不管出什么样的ASP错误,只给出一种错误提示信息,即http 500错误,那么人家就没办法入侵了。具体设置请参看图2。主要把500:100这个错误的默认提示页面 C:\WINDOWS\Help\iisHelp\common\500-100.asp改成) a/ M/ A( Q! J- |
C:\WINDOWS\Help\iisHelp\common\500.htm即可,这时,无论ASP运行中出什么错,服务器都只提示HTTP 500错误。7 R9 Z4 l5 `7 k9 j/ @; }
还可更改C:\WINDOWS\Help\iisHelp\common\404b.htm内容改为<META HTTP-EQUIV=REFRESH CONTENT="0;URL=/;">这样,出错了自动转到首页。 6 P! W& T+ N2 |- e$ z4 O. X
|